阅读提示:在中国的外交辞令中,“老朋友”是一个颇具人情味的政治称谓,代表了来自官方的认可。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逝世,享年100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0日在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时表示,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是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说法很多人并不陌生。在中国的外交辞令中,“老朋友”是一个颇具人情味的政治称谓,代表了来自官方的认可。
那么谁可以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遍布上百个国家
“老朋友”第一次出现是在1956年的《人民日报》,用以称呼加拿大人文幼章。文幼章原名詹姆斯·安迪考特,父亲是加拿大传教士。他于1898年出生在四川,1925年被加拿大教会委任为传教士,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20世纪40年代时,文幼章主要在华西协合大学授课,担任英语和伦理学教授。他的父亲文焕章就是华西协合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当时他住在华西校园的11号楼,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式洋房。在这里,他同进步青年组织 “星星团”的学生们往来密切,常常一边喝茶吃花生,一边讨论国家时局。
上图:文幼章一家在成都。
文幼章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接见,尤其与周恩来相识颇深。他这样评价周恩来总理:“他从容不迫,通情达理,充分掌握了事实的各个细节,而且态度又是那么真诚。”
而郭沫若称文幼章是为数仅存的几个把汉语讲得和中国人毫无区别的外国人之一。据说,当有一次学生上课不听讲时,他竟然使用了四川话中颇有些不太文明的语言,大加责骂。
1945年12月的一天,少城公园里举行了数千人的群众聚会,声援西南联大发起的爱国学生运动。当文幼章出现在保路纪念碑的讲台上,听众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他刚开始讲话时,一个穿军服的人忽然把手榴弹扔上讲台。但文幼章没有被吓倒,不但继续演讲,讲得比开始还要鲜明有力。
40年后,他的儿子文忠志在回忆录中写道:“少城公园标志着他生命中的转折点,‘十一号住宅的耗子’引导着他越过鸿沟,从空想的知识分子改良观点转到献身革命的观点。献身革命者相信,历史上社会变化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就是‘叫有权柄的人失位,叫卑贱的人升高’。”文忠志写的《文幼章传》有一个副标题“出自中国的叛逆者 (Rebel Out of China)”,或许可以算是对文幼章的一种比较客观的评价吧。
文幼章始终支持中国革命,他在上世纪中回到加拿大后创办了着重于向西方介绍新中国的《加拿大远东新闻通讯报》,坚持出刊逾40年。
当文幼章1983年重返成都时,85岁的他随口说出四川轿夫“天上月光光,地上水凼凼”的顺口溜。漫步熟悉的校园,他用地道的四川话深有感触地说:“我爱我的第二故乡中国!我由衷地为她的发展、进步感到高兴。”
1993年11月,95岁的文幼章在加拿大辞世。按照老人生前的心愿,他的部分骨灰被带回四川,撒入滚滚的大渡河中。抛撒骨灰那一天,江面雾蒙蒙的,依稀可见如屏的青山。轮船拉响汽笛,向这位可敬的老人致意。
据《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书作者方可成统计,之后的60多年间,先后有601名外国人士被《人民日报》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些人来自五大洲的123个国家,可谓遍布全球。而这些“老朋友”当中,日本人最多,有111人;排名第二的则是美国,有55人。
其中,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日本人占据了日本老友的很大一部分,他们还被冠以另一个称呼——"中日邦交正常化掘井人"。在掘井人序列中,企业家冈崎嘉平太最受推崇,他共被以老友身份提及22次。日本首相亦有很大概率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1972年到1996年,共有14人担任过此职,其中10人都获此称谓。
1979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出现频率出现了第一个波峰。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清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处理外交关系往往从感情、关系出发,羞于谈利益,而是代之以朋友的称谓。在全面恢复外交关系时,或者在对外关系遇到困难时,都需要老关系、老朋友的帮助。”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上海市日本学会名誉会长吴寄南告诉《新民周刊》:“在日本,担任过首相又比较了解中国、一直在中日间进行沟通的有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两位。鸠山原本是在野党领袖,影响不如福田。前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也算是对华友好的‘知华派’。”
福田康夫在中日关系上的影响力,源于他的父亲——1978年10月23日,福田康夫的父亲、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与前来访日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福田康夫当时作为父亲的秘书,在现场亲历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
2008年,中日两国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福田康夫当时担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曾于2010年至2018年担任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其间他见证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87岁的福田康夫出席了不少纪念活动,不辞辛劳地为中日友好事业而奔波。
各国政要居多
纵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各国政要是比例最大的群体。
除了如基辛格、尼克松这种邦交正常化的开拓者以外,对华友好、多次访华的国家领导人和王室成员也往往被中方冠以老友的称呼。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加蓬共和国总统阿里·邦戈·翁丁巴于今年4月18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很高兴再次同你会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9日在与邦戈会谈时如是说。
“老朋友”的亲切称呼,带出一段邦戈总统与中国的特殊缘分。邦戈的父亲是加蓬前总统奥马尔·邦戈,在其任内,中国和加蓬于1974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担任总统前,邦戈曾多次随其父亲或以国防部长身份访华。担任总统后,加上此访,邦戈已是四次来华。
“半个世纪来,在两国几代领导人关心引领下,中加友好始终坚如磐石。”习近平在与邦戈会谈时指出。
历史友好,也在此访中进一步延续。在会谈中,两国元首决定将中加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被认为是邦戈此次访华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战略互信、战略对接、战略协作等词,也不断出现在两国元首的对话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指出,明年是中加建交50周年,双边关系“战略”一词的“加入”,意味着未来中加关系将更富全局上的协作性,包括双边和国际层面,合作领域将更加多元立体,合作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
“可以说,我与中国的巨变一起成长。”邦戈曾向中国媒体如此表示。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见证了中国几十年间的高速发展,也见证了两国加强双边合作的互利共赢。
泰国公主诗琳通也被亲切地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2023年11月1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诗琳通公主的独家访谈,足见这位头发花白的泰国公主的特别之处。
上图:2018年4月7日,泰王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来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地震遗址,向在10年前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死难者默哀、献花。
节目中这样介绍道:“今天我们要对话的嘉宾是一位‘中国通’。从中国历史到诗词,再到音乐,她把所感所知写成文字,向本国的民众介绍;从1981年至今,她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她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为两国的交往留下了许多佳话。她就是泰国公主诗琳通。这次访华,也是她第五十次来到中国。”
1981年5月,诗琳通公主首次访华,成为第一位访华的泰国王室成员。她说:“从第一次到中国时,就觉得与中国人有种特别的亲近感。”为了进一步读懂中国、了解中国,在之后的四十多年里,她常常挤出时间到中国参访、游学,为中泰之间的友好合作搭建起一座友谊之桥。
第一次访华回国后,诗琳通公主就将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一部游记《踏访龙的国土》。1991年访问考察丝绸之路后,她出版了图文并茂的纪实文学集《平沙万里行》。之后,她相继还出版了记录东北三省之行的《云雾中的雪花》,游历云南后写下的《云南白云下》,香港回归前后写下的《回归大中华》等多本有关中国的书籍。她不仅用游记介绍了古老而又现代的真实中国,也将许多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为泰文,为泰国人民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诗琳通公主关心的不仅仅是中泰两国文化间的交流。2008年汶川地震后,诗琳通公主心系中国人民,第一时间援手。之后她又捐资千万在绵阳重建灾区小学,并亲自去北川遗址祭奠遇难者。新冠疫情暴发后,她也一直与中方保持密切联系,彼此支持、相互鼓劲,体现出“中泰一家亲,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友谊。
2019年9月,诗琳通被授予“友谊勋章”。2022年2月,她还来到北京出席了冬奥会开幕式。诗琳通公主本人也曾经写下“中泰手足情,绵延千秋好”这样的诗句,来表达对于中泰两国世代友好的期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看来,当下欧洲虽然没有基辛格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但仍存在亲华的政治家,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拉法兰长期致力于促进法中友好和全方位合作。
1971年,拉法兰初次到访香港,隔着一片海洋和浓浓的雾霭,他用望远镜眺望了神秘的中国内地,并决心有一天一定要亲自踏上那片土地。直到1976年,拉法兰有机会随法国青年政治家代表团访问中国内地。北至哈尔滨,南到广州,离开了望远镜的束缚,拉法兰将中国从北到南穿梭了一遍。这次旅行使他喜欢上了中国美食和文化,开启了拉法兰的中国缘。
上图:2012年 3月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文化创意园“艺术8”启动仪式上,中国外交部向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左二)赠送一件“龙袍”。
真正令拉法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是他在2003年的“惊人之举”。当时,“非典”肆虐中国大地,不少国家的领导人出于对疫情的恐惧取消访华。时任法国总理拉法兰将风险置之度外,坚持如期访华。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巴黎遭遇风波,中法关系陷入低谷。又是拉法兰,临危受命担任中法关系特使,陪同萨科齐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让两国关系得到转圜。
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拉法兰被习近平主席授予“中国友谊勋章”。拉法兰表示:“中国人民把我视为友谊使者,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我愿意帮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创造力,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明。”
2023年11月,75岁的拉法兰以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的身份到苏州参加第五届中法文化论坛。他表示,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间要坚持对话,从而认识并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体系。
当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不囿于政治外交领域,在经贸、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领域都遍布“老朋友”。
除了人尽皆知的加拿大大夫白求恩,印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根廷、美国、英国等国均有医生来到中国的战场救死扶伤,并结下友情,成为“老朋友”。
外国记者群体中也有不少“老朋友”。其中,最有名的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被并称为“3S”。1984年,中国专门成立了“中国三S研究会”。
从1987年开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又增添了一个新群体——国际组织的负责人。率先与中国人结交友情的是曾任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主任的拉斐尔·萨拉斯。随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前执行主任詹姆斯·格兰特、世界旅游组织前秘书长萨维尼亚克、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也进入了老朋友序列。
2016年2月16日,加利逝世,享年93岁。翌日,新华社便以《别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题发表通讯。文章提到,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加利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2016年初,习近平访问埃及期间,向加利颁发了“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国政府从不吝给予高度礼遇。与华关系友好的老朋友也十分珍视这一称号。
基辛格曾表示:“中国人民所说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指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以这个称谓为荣。”
上图:2008年8月8日,萨马兰奇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西班牙著名体育活动家、外交家萨马兰奇,曾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长达21年,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体育事业,为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及为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提供重要支持。这位传奇人物曾表示,他最爱的也是最珍视的称号是“中国人的老朋友”。记者|应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