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都市漫画 是如何走红的?

港台都市漫画 是如何走红的?
来源:新民周刊   记者:何映宇   2022-07-07 12:14

阅读提示:“他们以前老是说漫画不能当文学,以前常把漫画家视作没文化。我画漫画,我的智商是186,会十种技术,每一个都是亚洲级的,诗人们会什么?我当然没有这样讲他们,我就想说漫画家不是好欺负的!从此都没有诗人、作家敢批评漫画家了!”


当代日本漫画业兴盛之后,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影响中国港台地区。大街小巷,都是看漫画的少年,而从美国的《加菲猫》《史努比》《父与子》等四格漫画中获得灵感,港台地区的漫画家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都市漫画风格。

四格漫画,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表现形式。四格漫画短短几格就涵盖了一个事件的发生、情节转折及幽默的结局。让人看完不觉莞尔,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朱德庸的都市男女四格、蔡志忠的古典文学四格、孙家裕脱胎《西游记》的《嘻游记》等,于是风靡一时。

都市,需要漫画,都市人,需要开怀一笑。此时,都市漫画应运而生。


朱德庸:他的内心,住着一个小孩


毫无疑问,朱德庸是中国漫画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个“病人”。

朱德庸的《双响炮》《涩女郎》火了之后,走在街上,常有人走到他面前问他:“你是朱先生吗?”他总是说不是然后跑掉。因为他说他患有亚斯伯格症,社交障碍。

上图:朱德庸四格漫画。


朱德庸所谓的“亚斯伯格症”,是神经发展障碍的一种,其重要特征是社交困难,伴随着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行为,但相较于其它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直到他成年之后,他逐条对照“亚斯伯格症”的症状才发现自己童年时可能患有这种病症。

小时候,因为社交障碍,面对人群他常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记忆力障碍,他无法背诵课文,成绩也就可想而知。绝对是一个老师眼中的差生,但老天却给他开了另一扇窗,因为四格漫画,他从宝岛红到了大陆。“我很感谢我父亲用另外一种方式鼓舞我,”朱德庸说,“以前我很喜欢画画,那时候环境很差,我们需要一个空白本子的时候,不可能像现在跑到书店买,因为家里很穷,这都是钱,我父亲会用一种有点泛黄的纸把它裁成8开大,用线帮我缝成一本本册子让我画,他给我最大的鼓励是每当我本子快画完的时候,第二天我的桌上会多一种新的本子。”

父爱如山,信然。

可是,命运就是这么奇妙,1985年,台湾的《中国时报》向他约稿,他埋头画了一个月,把一套《双响炮》交给报社,然后就去了一个很封闭的小岛服兵役。三个月后,父亲来信说,《中国时报》开始登他的漫画了,每周3次。半年后,他回到台北,才知道《双响炮》已经在台湾走红。听许多人说,他们一拿到报纸,先看朱德庸的漫画专栏,然后才看其它内容。因为有关漫画作者的消息很少,社会上不免诸多猜测:这是外国人画的。

而当时,朱德庸不仅没有结婚,甚至连恋爱都没有谈过!很多读者都认为,这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已经有过结婚甚至离婚的人生阅历,才能看得这么通透,可是真相却是,他画《双响炮》的时候,只有25岁!

1994年《涩女郎》获金鼎奖,台湾地区漫画销售突破100万册,市场调查公布朱氏为台湾地区第二位最受欢迎的漫画家,仅次于日本漫画家宫崎骏。“涩女郎”系列是朱德庸脍炙人口的作品,并两度改编为电视剧,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这个系列精彩呈现朱德庸对女人一贯的细腻观察。四个女郎鲜明的性格,以及幽默对话更显成人漫画独特张力。他的四格漫画里充满了机智幽默,方寸之间,挥洒自如,妙趣横生,与其说这是一个情场老手的经验之谈,还不如说他的内心,住着一个小孩,用他的童真来审视男女关系中的点点滴滴。

朱德庸富有都市气息,同时又童真气十足的漫画,深受大众的欢迎,成为都市漫画的代表画家。


蔡志忠:漫画中国古典典籍


蔡志忠的人生颇具传奇性。1948年2月2日,蔡志忠出生于台湾彰化县花坛乡三家村,在他出生前,家里夭折了四位哥哥、二位姐姐。他的父亲擅长写字,在老家赫赫有名,他多少遗传了一些父亲的文化艺术基因。他4岁半立志以画画为生,15岁初中都没毕业,只身从他的老家彰化来到台北,开始连环漫画创作。那一年,是1963年。结果没想到台湾当局自1966年5月1日开始审查漫画,打压漫画,导致所有的漫画出版社停业。蔡志忠失业了,只好回彰化老家歇了两个月。他后来谈及此事还愤愤不平:“他们以前老是说漫画不能当文学,以前常把漫画家视作没文化。我画漫画,我的智商是186,会十种技术,每一个都是亚洲级的,诗人们会什么?我当然没有这样讲他们,我就想说漫画家不是好欺负的!从此都没有诗人、作家敢批评漫画家了!”

上图:漫画家蔡志忠。


1971年,他出任光启社电视美术指导。此时,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后来成为蔡太太的杨琬琼。杨琬琼22岁成为台湾地区最年轻的导播。蔡志忠从彰化乡下来,在台北无亲无故,毫无人脉,长相也不出众,狮子鼻,方海口,甚至可以说有些粗犷。可是呢,蔡志忠就是硬生生从命运女神那抢来了幸运二字。在人才济济的台北,一个彰化来的毛头小伙子凭借自己出众的绘画才华,在光启社迅速站稳了脚跟。他说,他从来就是想做什么事就去做,有什么想法就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这样他才毫无遗憾。最后结果是好是坏,对他来说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年轻的蔡志忠有三大愿望:当漫画家、进光启社、娶光启社的杨导播。1976年5月22日,蔡志忠迎娶杨琬琼。

一年后,他白手起家,创立远东卡通公司,至1981年,另创龙卡通公司;此间,拍摄了《七彩卡通老夫子》《乌龙院》等卡通电影,《老夫子》曾获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请注意,蔡志忠先从事的是动画片的制作,至1983年,他才开始在各报刊发表四格漫画作品,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日本的报章长期连载。1985年,初中都没毕业的他成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1984年,蔡志忠、敖幼祥等一批台湾漫画家开始在报纸上登载四格漫画。蔡志忠比较有头脑,他画《肥龙过江》其实就以洪金宝为原型,画《光头神探》就在画香港的麦嘉,自然让香港地区的读者感觉亲切,也受到了他们热烈欢迎。所以《光头神探》登在金庸的《明报》上,《大醉侠》《肥龙过江》就登在《东方日报》。当时,《东方日报》是香港第一大报,《信报》是第二大报、《明报》是第三大报。

虽然他们这一代台湾人都受到日本漫画的很大影响,但是从小酷爱中国古籍和佛书的蔡志忠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漫画之路,那就是漫画中国古典典籍,他创作的《庄子说》《老子说》《列子说》等经典漫画脍炙人口。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几种文字,在不同的国度扮演着相同的功能──借由浅显易懂的解释、温润圆滑的线条,让读者分享他对生命演绎出的哲学,日本“旺文社1994 年版”高中课本,还以《庄子说》之七页作品作为基本教材。第一本《庄子说》曾连续十个月成为金石堂畅销书第一名。

蔡志忠的漫画自上世纪90年代由北京三联书店沈昌文先生引进中国大陆之后,在大陆也风靡一时,畅销至今。这些漫画虽然内容是古典的,其实却是以现代都市人的思维来重新审视这些经典。

上图:蔡志忠自画像。


蔡志忠致力于研读中国古籍和佛书,他的作品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并以其对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行云流水般的画笔,将经典白话化与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让现代都市人在完全没有负担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轻松学习经典。在漫画与蔡志忠先生对话,倾听漫画家画笔之中的心灵世界,能让我们对他用线条演绎的哲理和幽默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孙家裕“漫画中国”


孙家裕27岁时出版的《嘻游记》,甫一出版就登上了台湾金石堂畅销书排行前十。

孙家裕喜欢睡觉的时候想东西。有一天,他临睡前忽然想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他想,《西游记》其实和现代很像,他可以用《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代的生活环境,这样的趣味漫画,应该是挺有趣的。

想做就做,他立即翻身起床,把故事写好,第二天就开始创作。大约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把成品画好,拿到《中国时报》给编辑看。当时他根本就不认识《中国时报》的人,只是看到《中国时报》有一个彩色版,他想,彩色版应该配漫画才好看啊。就是出于这么简单的想法,他去找了《中国时报》的主编,得到了主编的欣赏,最后他们整版推出《嘻游记》,连载了7个月。一时之间洛阳纸贵,连报纸的销量都因此上涨。

上图:漫画家孙家裕与小读者互动。


1991年他开始独立绘制个人志漫画期刊《七十二变》,那时他疯狂地画图,有大量的作品产出,却没有那么多的杂志可以给他发表,于是他就决定自己办一本期刊,内容百分之百是他自己的漫画作品。他自己带了一个助手,从企划到完成统统自己做,一做就是4年。

一开始,《乌龙院》的作者敖幼祥对他说:“好好的漫画不画,又去搞这个期刊干吗?”他没有料到,也没过多久,孙家裕就来向他约稿了。因为杂志供不应求,他在杂志上开了四五页的篇幅,约了当时台湾最著名的漫画家来画画,让杂志更加的多元化。

同时,他也做了很多台湾地区与其他国家漫画家交流的工作。其中,和日本漫画家的交流比较频繁。日本著名漫画家横山光辉出版过一套《三国演义》,60册,光在台湾地区每年都可以销售几百万册,在日本更是卖了7000万册之巨,影响力太大了。

为什么不是中国人画的呢?孙家裕想。

于是就有了孙家裕版的漫画《三国演义》,这是国内首部完整呈现《三国》全本故事的大型历史漫画作品。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寻找本土漫画图书的突围之路,以幽默、隽永的故事和鲜活、生动的形象将传统经典以漫画语言表现出来,使年轻读者更容易熟悉经典,接近传统。

此外,他还串座了《漫画中国》的漫画系列。他希望用演绎的方式。用现代的漫画语言来阐述古老的中国文化。孙家裕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和外国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们画大眼睛的姑娘肯定画不过日本,我们画写实肯定画不过欧洲,那我们要画什么样的东西来跟他们拼搏?那只有画我们的文化。从我们的文化开始。只有我们的文化和他们不同。日本早年也是这样,他们做了很多日本文化的东西。欧美的地域性观念也很重。他们要我们画东西都要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做。后来我们打破了这个界限之后,他们才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之美。”

孙家裕觉得在介绍中国文化方面,除了文字,图像这块也是很重要的。在他的《漫画中国》系列中,很大的一块是在画中国文化。只是他不是用传统的方式,用的是演绎的方式,用现代的漫画语言来阐述古老的中国文化,或者是比较经典的中国文本。“我们的《西厢记》才画了3页,法国就跟我们签合约,”孙家裕说,“我们做的绘本,做了一个样张,一下子都被海外的出版社一抢而空。我们以我们特有的漫画艺术来影响国外,比呼喊口号要来得更为实际。这套系列我们把它归纳叫作‘漫画中国’。是我最早定名的一个方向。所谓‘漫画中国’就是用漫画的方式来画中国,让中国文化为现代人所接受,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记者 何映宇)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