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圆桌:专家与市民的“看法”碰撞

思想圆桌:专家与市民的“看法”碰撞
来源:新民周刊   记者:王仲昀   2021-11-24 15:47

阅读提示:跟部分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探讨未来的松江新城,深感他们的出发点、期望值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对于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都抱以极大“憧憬”。


松江作为上海西南门户,享有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花园之城、大学之府的美誉。如今,上海市“十四五”规划赋予了松江“三张王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新城、松江枢纽,同时也赋予了这里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记者跟部分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探讨未来的松江新城,深感他们的出发点、期望值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对于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都抱以极大“憧憬”。


扎根西南,构筑上海新优势


琢磨和厘清“松江新城建设发展的意义”,是专家学者的习惯思维。

他们都善于、也不会忽视“新城”对于整个上海一盘棋战略的重要性进行探寻。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叶梅唐,对松江有着深厚的情感。她曾在《一座新城的成长:上海松江》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市郊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松江;第一条郊区地铁在松江;最先建成的新城是松江新城……从城市文化建设、工业区开发建设到乡村振兴建设,松江新城兼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寥寥数语,道出她对松江新城的思考。交通运转、城市文化、工业开发、城乡统筹……松江的历史推演,必然与这些“肌底”息息相关。

2010年,沪杭高铁建成开通,新建的松江南站同步投入运营。从那时起,松江在轰隆声之中,迈入高铁时代。除虹桥枢纽外,上海市郊高铁站与地铁站接轨的站点也出现于松江。同一时期,松江新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并出台松江高铁片区总体规划。从交通运输来看,松江新城在上海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开始出现新动向。

如今,在很多描绘G60高速公路与松江新城的资料中都能看到这样一句话:“2016年后,G60之于松江不再只是一条高速公路。”这是因为,当年5 月24 日,松江区率先提出沿G60 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经过两年发展,3.0 版的G60 科创走廊将触角伸至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G60 科创走廊“一廊一核多城”的空间布局逐渐形成。

从地图上看,上述空间布局中的城市,大多位于上海的西南方向。这一实践,为上海市与长三角城市群在交通联系上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大数据分析,从交通上来说,以往上海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与西面偏北的长三角城市更为密切,包括‘苏锡常’以及南京等等。在此基础上,能够明显看到这一西北方向的城镇体系发展也相对完善。各个城市之间,无论是职能分工,还是等级结构,都较为成熟。”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肖飞宇博士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道。

在肖飞宇看来,如今在松江新城最新的规划中,南部中心,即松江枢纽公共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规划建设一个城市级大型交通枢纽,它更改变了过去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相对单一的交通联系。他认为,“如果西北走向与西南走向不够平衡,那么上海同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联系处在单一轴向,无法构成网络化发展”。在这个交通网络的形成中,松江处于独特、关键的地理位置。

松江枢纽,对外可以完备上海西南方向城市的交通网络,向内能够分担来自上海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如今由高速铁路网、轨道交通网、中运量公交网、地面公交网有机融合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使松江新城能够为上海市西南方向疏解虹桥枢纽压力、服务全市域的重要节点。

75岁的陆德仙,一直和家人生活在松江永丰街道。过去,他们去趟市区,得骑自行车或走到人民南路松汇西路的老公交车站,再坐公交到徐家汇。如今往返市区,地铁修到了家门口。住在松江新城的谢慧告诉《新民周刊》,有轨电车,又将地铁与松江新城、老城区有效串联。生活在此的人们感受到,交通愈发便利,令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效率不断提升。

从宏观上看,一方面,上海要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培育新增长极;另一方面,五个新城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因此,将五个新城打造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势必有助于营造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构筑上海发展新优势。

具体到松江新城,擘画“十四五”蓝图,松江新城建设将围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坚持“战略高度、世界眼光、一流标准”,瞄准世界先进城市,在未来将自身打造为“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主力城市、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上海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


对标国际,辐射策源长三角


对于松江新城在长三角城市群的角色,近20年是一个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2000年前后,如今松江新城的位置,当时还是一片农田。很多人安家时,会优先考虑沪杭高速的南面,那里是松江老城区,人间烟火更足,更热闹。

没有等待太久,北面的新城开始崛起。2001 年1 月公布的《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的试点意见》首次提出“郊区新城”的概念,明确在“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展现异国风情的“一城九镇”的战略构想,“一城”即为松江新城。

10年过去,2011 年松江新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当时的规划提出,松江新城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是上海市西南部重要的门户枢纽”。

如今,上海新城建设进入了以打造“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为目标的第三阶段。对此,松江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优化空间格局,发力将松江新城建设成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

肖飞宇表示,通过将松江新城在内的五个新城建设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这种“全新的发展定位”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未来意义非常显著,令人们从更加宏观和战略性的角度审视其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些新城的建成,能够使得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模式有所转变。未来,上海一定会持续发挥自己桥头堡作用,作为是长三角的发展核心,引领区域发展;在此基础上,上海这种引领作用将不再由中心城区单独承担,而是和周边节点城市共同承担。”

对于这一点背后的缘由,国际上已有城市在实践中给出了答案。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告诉《新民周刊》,在日本,随着东京都市圈的发展与城市规划理念的演进,其周边的新城同样经历了从单一的“卧城”到“综合型城市”的升级。

以坐落于东京都西南部的多摩新城为例,其横跨多摩、八王子、町田和稻城四市。自1971年开放入住以来,新城吸引了大量来自东京市中心和周边地区的居民。如今,多摩新城已经成为居住、产业、商业、教育、文化等多功能复合的综合型城市。

2017年9月,东京发布《都市营造的宏伟设计东京2040》,该规划提出在东京都内建设“国际商务交流区”和“多摩创新交流区”,作为提升日本和东京经济动力的“引擎”。其中,“多摩创新交流区”是“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依托磁悬浮中央新干线、首都圈中央连络线、多摩都市单轨线等组成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进而激发新的灵感和创新,推动新技术的培育发展和高科技企业的集聚”。换言之,多摩新城作为创新交流区的中心,未来会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中承接重要的创新引领作用。

回望过去半个世纪,多摩新城从最初的“睡城”、“卧城”,发展到东京都市圈的“综合型城市”,将在未来成为创新引擎。这一国际经验对于松江新城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有何启示?在姚凯看来,松江新城首先需要建设的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多功能的“综合型城市”,同时依托G60科创走廊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积极对接周边地区资源,围绕着创新链“强链”“补链”。

从早期的郊区新城,到未来辐射长江三角洲的先进制造业高地,松江新城势必会在这片新土上谱写自己跨越式发展的经验。


立足历史,打造“一城”文化


实现从往日的郊区新城,到辐射长三角的独立节点城市这种跨越式发展,显然得有自身的辨识度。一座新城的辨识度,来自其独一无二的“一城”文化。

在“十四五”规划中,松江新城的理想模样是“卓越的科创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科创、人文与生态,既体现出最现代的未来之城理念,也从自身出发,打造“一城”文化。关于后者,松江向来注重学习国际先进理念。

2001年3月,“上海松江新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启动。20年前,互联网在国内刚开始普及,境外设计机构在国内的办事处很少。当时,就职于松江区规划资源局的黄婧,用科室电话线拨号上网,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上英国王家规划师协会。随后,松江区政府邀请了英国和法国四家设计公司参与松江新城国际方案征集。英国阿特金斯公司以丰富的景观空间、合理的用地布局、独特的英式风貌区等特征获评优胜方案。这是如今成为松江名片的英式风貌区“泰晤士小镇”的灵感起源。

20年后,2021年6月,《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中松江新城新一轮重点地区的国际方案征集业已完成,包括松江枢纽核心区、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区、老城历史风貌片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四大重点地区。

其中松江枢纽核心区、老城历史风貌片区将被打造成对标最高标准、展现最新理念的示范样板区。作为“浦江之首”和“上海之根”,松江的历史文化历经千年。在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有着上海滩最早的城市道路。如何充分挖掘这些历史文化并向外展示,需要耐心与智慧。

上述“历史老城”与“枢纽核心”的组合模式,在国际上同样能够找到先例。肖飞宇在采访中提到,伦敦国王十字车站(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就是该模式典型和成功的案例。“国王十字车站,本身是欧洲重要而强大的交通枢纽;它所处的位置,靠近伦敦金融城、大英博物馆、白金汉宫等多个伦敦地标性建筑,很好地融入了当地历史风貌,又为市民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肖飞宇说道。

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立足历史风貌,打造理想的城市样板,为“一城”文化提供了物理空间基础。有现代化的空间,还要有人愿意来。松江大学城每年优质毕业生众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知名科创企业也纷纷落地松江,如何将人才留在这样的城市中,对当地的人才政策提出了相应的挑战。目前看来,松江新城同样处在“先发”位置。

谢慧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企业库卡机器人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的电气工程师,居住在松江新城的人才公寓。在入住3年左右的时间里,她拿到了两三万元的人才租房补贴。今年,在最新的人才落户政策的惠及下,谢慧顺利落户。“拿到户口本那天,感慨自己很幸运。本来已经做好工作满七年才能落户的长期准备,没想到政策突然有了新变化。”谢慧告诉《新民周刊》。

吸引谢慧这样人才长期生活和工作于此,松江依靠的不只有灵活的人才政策,还有宜居的生态环境。身为“新松江人”,谢慧至今忘不了2020年初春时节那个烂漫的早晨。那天,谢慧开车出门采购,经过泰晤士小镇,直到松江新城中心地带,沿途公园分布在文诚路两侧,路旁绿柳冒出新芽,樱粉如云。

当时受新冠疫情影响,谢慧有一阵没出门。因此,那一天她眼中的松江新城,是久违的春日之美、生命之美,令人倍感欣喜与激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松江人民感受到的欣欣向荣,正如松江新城近年来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态势。

回首过往,众多历史文化遗址诉说着松江地区的千年底蕴;如今,G60高速新桥收费站附近的那气势恢宏的G60科创云廊等现代城市意象,向世人彰显具有未来感的新城。松江新城,不仅仅是松江的新城。当人们探寻未来上海的科创源泉、经济增长动力,其都是不容忽视的组成。更重要的是,松江新城将与上海中心城区协同并进,持续引领长三角城市群的未来。对松江,对上海,对长三角,松江新城都是引领未来之城。(记者 王仲昀)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