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足,方能进步

知不足,方能进步
来源:新民周刊   撰稿:何日君回来   2020-01-08 13:12

阅读提示:基本功扎实,选择多,才能得心应手地去塑造,掌握主动性,才不被角色牵着走。

越剧《孟丽君》是王派的代表作品,但遗憾的是,在目前的舞台呈现上,哪怕最顶尖的王派中生代的演出,跟老一辈的原版比起来,都差之甚远。这种差距,一方面表现在演员基本功的差距,一方面表现在舞台演出经验太少,原创精品太少,不懂揣摩和表现人物的差距。

王派是典型的性格流派,既可以是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又可以是机灵聪颖的鲤鱼精,还可以是气度恢弘的孟丽君。王文娟那一辈的演员演戏,是“技术”与“感觉”并重的,好似有个宝库,把每种技术扔进宝库里,再根据不同的人物,从宝库里去挑选合适的技术来帮助塑造人物,宝库越丰满,角色的横截面就越广阔。而中生代的演员更贴近于“感觉”,没有下那么多功夫琢磨“技巧”,遇到角色气质跟自身气质贴合的角色,演起来就好一点,一旦角色气质跟自身有较大差异,就很吃力。

单仰萍饰演跟她气质协调的林黛玉等角色就容易很多,而到了以小生应工的孟丽君就难度大了,声音和人物气质都显得“薄”,缺少宰相气度,秀美有余,大气不足。如果基本功不够,那就降低人物本身的质素和品格,往“容易”处演,形成所谓的“自我风格”。

事实上,绝不能忽视,王文娟演孟丽君重点在于“丞相”,其次才是“女丞相”,主要点在于演出“丞相气度”,而到了单仰萍,她便多了一些“娇柔”,更突出这个“女”字。同样金美芳演“皇帝”,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小皇帝”,现在的演员往往强调“小”字,却演不出帝王风度,便“卖萌装可爱”来交差。很显然,“君臣斗智”比“男女调情”难演,但如果“男女调情”也能勉强自圆其说,又更容易演,更符合观众们爱看爱情戏的喜好,那么肯定是这一辈演员的第一选择了。

本质上,演员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高低,是由基本功的高低决定,基本功扎实,选择多,才能得心应手地去塑造,掌握主动性,才不被角色牵着走。

以前在《游上林》结束的时候,皇帝有一句念白“丽卿,随朕来呀”,转场到了天香馆,又说一遍“丽卿,随朕来呀”。两句一模一样的词,但是演员念出了地点的转移。《游上林》是孟丽君不愿意去,皇上的语气就带有命令感,但是天香馆是皇上的寝宫了,语调就悠长慵懒,很暧昧。而现在的演员唱戏,假如唱词里没有地点交代,她就唱不出地点,唱词里没有“我在做什么”的交代,语调和声音就显示不出来。因为演员已经不具备把抽象的空间时间和情感心理描摹出来的能力。

另一个例子就是《游上林》。皇上故意抽了孟丽君的马一鞭子,想让她惊慌失措露出女子模样。以前演到此时,皇帝鞭子一抽,自己先叫一声“啊,丽卿!”再大笑,接着唱。因为皇上自己也不知道那一鞭子的力度如何,万一重了呢?所以他的反应是看到孟丽君勒马,他也出口叫,人的本能,而现在的演法,仿佛已经提前知道这一鞭子的力度。这种表演就叫做“不在现场”。

总而言之,这一辈演员基本功大幅度退步,各个剧团几本传统戏翻来覆去地演,“不在现场”成为主流的演出方式。知不足,方能进步。戏曲应该如何发展,的确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