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她们各自独立地摆出了展现华服美饰的各种造型,让人觉得更像是今天的一个时尚发布会。
最近的《长安十二时辰》热映,精美的器物,考究的服饰,精致的画面……又一次掀起一股唐代审美热。唐朝,或许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绮丽旖旎的美梦。
只要提起唐代的女神,脑海中是不是会浮现起这样的印象来:胖胖的一张圆脸,丰腴的体态,在那时只有这样才是大唐的“颜值担当”。这种所谓的脸颊、体态丰满的特征在唐以前是没有的,唐以后也很少见。
那为何偏偏就在唐代出现了这种风格呢?大家不妨一起来读一读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这幅具有大唐颜值担当的仕女画,就可以从中看出唐代贵族女性的美在何处,她们又是如何引领时尚之美的。
从屏风到手卷
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仕女图。仕女图是中国人物画中的一个重要的门类,专以描绘宫廷的贵族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后来也逐渐扩展到对一般女性形象的描绘。
所谓簪花,是指插花于冠,也就是把花插在云发上。画面中的五位贵族仕女,她们的发冠上最显眼的地方都插着一朵朵硕大的鲜花,所以这幅画被称为《簪花仕女图》。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点很值得我们关注,就是它前世今生的载体形式。此图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大手卷的装裱形式,但其实,根据一些研究者分析,以及我对画面的仔细观察,可以猜测,这件仕女画的最初形制很有可能不是手卷,而是一组画在屏风上的仕女画。
读者可能会问,唐代的屏风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从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的一幅重要作品《重屏会棋图》中清晰地看到当时屏风画的模样。唐朝时,人们通常坐在一种被称为“胡床”的榻上,当时还没有普及椅子板凳之类的坐具,为了装饰或者对胡床上坐者的遮掩,榻后面常常会放置一圈屏风。在《长安十二时辰》的电视剧里,宰相林九郎(原型为李林甫)所坐的“胡床”以及其身后的屏风庶几近之,只是林九郎身后的屏风,画的是李思训风格的青绿金碧山水,类似于今天我们所看见的《千里江山图》。所以有人认为《簪花仕女图》原来就是几条单独的屏风被摆放在榻的后面,后来有好事者把几幅画从屏风上拆了下来,又合在一起装裱,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手卷。
如何可以证明这是屏风画?从画面上来看,画中的几位贵妇的位置并不在同一条连贯的地平线上,人物有高有低,特别是画面左端的第二位贵妇,形象明显小于其他人。似乎与周围的人物大小相比,很不协调。如果是普通形制的创作,画家这样的处理似乎没有任何的道理和必要。接着再仔细看一下,较小的仕女,以及下方的小狗,还有白鹤,周边的绢面是不是都有裁切的痕迹?据说在1972年此图进行了一次重新修复的过程,有人发现此图为三块绢拼接而成,而且几处都有明显的裁切痕迹。
经过一番论证研究,才有了今天此画前身是屏风画的论断。可以说今天我们眼前这一幅《簪花仕女图》,是好事者对周昉画作原始状态的一次改编,是形式上的二度创作。也许艺术上本没有真正的眼见为实,艺术的呈现实际上很有可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或欺骗性。
大唐“颜值担当”
接下来再仔细观赏下画中的精彩内容。
图中一共出现六个人物,其中五位是贵妇,一位是侍女,还有两只小狗,一只白鹤,这些估计是贵妇们的宠物。画面的最左端,还有半块湖石和一株玉兰花,画面中没有任何环境的场面,动物、植物都只是点缀,画家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这六位女士的身上。
这几位贵妇身上有哪些炫目耀眼之处?
首先是服饰。唐代的女装一改前代保守风格,盛行裸露的装束。像今天街头潮女穿的抹胸礼服、吊带裙,还有露脐装等,这些似乎在今天已不足为奇了,但在古代女性的着装上,唐代的开放是前朝后代都没有的。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无论是宫中贵妇,还是王宗汜将军的女儿,乃至开香铺的闻染,几乎都穿过类似这样的抹胸裙。正如此画中的贵妇,身着低胸的长裙,而且裙腰提到了腋下,遮住了腰身,充分显示了当时以丰盈体态为美的时尚风潮。长裙外罩着半透明的薄纱,肩上还有披肩,这些应该是当时被认为最奢侈的丝绸制作的。而且丝绸的纹样、款式各不相同,绝对算得上是上流社会“白富美”们的低调奢华了。有两句唐诗来描绘当时的时尚女装最合适不过——“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
看完服饰,再来看一下贵妇的妆面。画中女子丰盈的脸颊上都有着厚厚的粉底,但这个粉底并不是均匀涂抹,而是额头、鼻梁、下巴三处更白一些,这就是人物画的“三白法”,尤其仕女画在画脸时的一种技法,会在脸部最突起的部位加染白粉,来体现脸部的立体感。
同时,女子的眉毛也有些特别,两片浓而粗短的眉毛,形状像飞蛾的羽翼,也就是非常有名的“蛾眉”。蛾眉一般以青色来点染,所以又称之为翠眉。可见唐代的化妆师很会发现自然中的各种美,并善于应用到生活中去。
在贵妇面容的眉心正中还有一点小装饰,叫做花钿。花钿是古代女子脸上的一种花饰,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贴在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装饰。这里有个典故,据说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一天卧在殿角的廊檐下休息,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先前觉得有趣不在意,后来怎么抹也抹不去,经过三天的清洗,花瓣才落了下来,但留下了梅花般的印记,美极了!宫女们都觉得神奇,于是也纷纷效仿,后来这种妆饰被称为“梅花妆”。这一点,在电视剧中,引起长安城一阵追捧热浪的著名歌女许鹤子的装扮,就很接近。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发型与发饰。画中贵妇将浓密的青丝挽成华丽的发髻,高耸在头顶,犹如一片云彩,所以也叫做云髻。在云髻的发间,还有着满头华彩的饰物,一种是在发髻前方,画家用金粉描绘出不同花饰的金步摇。这种发饰插在发髻中,行走时,一步一摇,非常妩媚招摇。此外,五位贵妇还在头上分别插着大朵的芍药、海棠、荷花、蔷薇和牡丹作为装饰,华贵之极。如果再细看,画面上形象最小的那位仕女,头上戴的花冠其实是最华丽的,连侍女的扇子上都是大朵的牡丹,可见她的地位应该最高。
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在《长恨歌》中用了七个字:“云鬓花颜金步摇”,将唐代仕女们风流的形象高度概括了出来。今天欣赏此图,也许就可以将对白居易文字的想象与视觉的真实合二为一了。
“周家样”仕女
周昉是唐代重要的人物画家。在北宋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中记载,说他是一位贵族出身的公子哥,会经常见到上流社会贵族妇女。他笔下的美人图多以丰满的体态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志。画史上说他“传写妇女则为古今之冠”,所以后人称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为“周家样”,就是完全有自己人物画的特点。这也是对他艺术的极高的评价。
在《簪花仕女图》中,除了对人物装束进行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外,他的高超技艺还在于成功表现了纱幔和肌肤的质感。大家可以特别留心地观察一下画中贵妇的手臂,在纱幔的遮掩下的色彩变化。遮掩下的手臂颜色比裸露在外的肤色深,又比薄衫下的颜色浅,生动地将肌肤的滑如凝脂和纱幔的薄如蝉翼再现了出来。
此画经历了千年流传,至今依然光彩动人,说起来还得拜古人画材颜料的鲜亮所赐。明艳的石榴红来自于朱砂,青翠的绿来自于绿松石,耀眼的黄来自于雌黄,还有一尘不染的白来自于白土和蛤粉。
在《簪花仕女图》之前,人物造型还是偏重于符号,是一种意象的概括,作者还没有过多的细节描绘,画中的女性与观者视线保持着一种适当的距离,这种距离让人们体会到一种含蓄朦胧的意象之美。而今天大家面对《簪花仕女图》,不仅看到了她丰盈鲜活的身姿,还着迷于贵妇身上所有的细节,肌肤的圆润,薄纱的透明,发式的华丽,还有花钿、蛾眉的奇美,这是一种近距离的视觉审美体验。
周昉此图,无论是今世的手绢还是前世的画屏,画中的美人没有与观者交流的渴望,她们各自独立地摆出了展现华服美饰的各种造型,让人觉得都更像是今天一个时尚发布会,作为此次秀场模特造型的设计师,周昉想展示给大家的是那个时代女性以丰盈、华丽、富贵为美的风向标。以此来印证《长安十二时辰》的许多服饰、造型与装扮,颇能看出盛唐时代的审美在今天艺术作品中较为忠实的还原与再现。